车迷网

 找回密码
 注册

扫一扫,访问微社区

搜索
热搜: 活动 交友 discuz
查看: 1035|回复: 15
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

土地。小泥人。交流

[复制链接]
跳转到指定楼层
楼主
发表于 2004-7-23 16:29:56 |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|倒序浏览 |阅读模式
  每天,我们在玻璃幕墙背后,用塑料板区隔开的办公室里,小心翼翼的呼吸。我们渴望逃离这钢筋水泥的石屎森林,于是,选择旅行作为出口,穿过望不到边的公路,走向田野,走向草原,去呼吸泥土的芳香。
  我生长在城市中,我从来不曾脸朝黄土,背朝天的站在田地里。我也从来不曾体会到,站在泥土中的感受。
  7月22日午后。空气中弥漫着雨的气息。花都象山小学。这个下午,来自英国的雕塑大师安东尼。葛姆雷带领这所学校的一百多名学生玩一个游戏,或者说是上一堂课。上课所用的教材是泥巴。
  一百多名学生,分成十个组,做的事情就是捏泥巴。按照我们成年人惯用的思维,这是一件奇怪的事情。或许我们会冠之“行为艺术”。
  小孩子才不管什么“行为艺术”,但是他们对这种有指挥的集体捏泥巴的行为,感到很快乐。捏泥巴,可以随心所欲。泥巴是他们所熟悉的,这些孩子就生活在有着很多高楼大厦的广州城之外的农村,只要他们愿意,可以随时去田野里奔跑玩耍一个下午。
  而对于我,捏泥巴,是一件多么奢侈的事情。我小时候看过街头艺人用五彩缤纷的泥巴捏出来的各种泥人。而长大后,那些捏泥人的街头艺人消失了。就在昨天下午,当一团团呈现出土地原色的的泥土,握在我手心窝里,那么潮湿,那么温暖,让我心里感到――踏实。这是我平生第一次捏泥巴。泥土,第一次,在我心中,产生了“家园”的意象。
  把手中的泥土捧到面前,它是没有味道的。但我相信,在这团泥巴上,野草野花曾经在此生长,把生命里的芳香留下;小昆虫曾经在此爬行过,庄稼人的汗水曾经在此滴落。这团泥巴上,留下了无数的足迹,而现在,我的掌纹,我的指纹在这团泥巴上滑过。与我同行的菖蒲和影儿,手心窝里也握着一团泥巴。泥土让我们三个成年人回到了无忧的童年。

  花都象山村的300多名村民,包括这些孩子在内,在去年的一月,在安东尼的带领下,在学校的操场上,集体捏泥人。大师对他们的要求是:捏出来的泥人,巴掌大小,有两个眼睛,能够直立。花了五天的时间,捏出了近20万个小泥人。这些泥人烧制完成后,被送到华景新城的一个地下停车场,以“土地”为名进行全国巡展。去年,我不在广州。从照片上,我看到那些只有两个眼睛的泥人密密的铺开,那种场面让我震撼!那些泥人都是有生命!小泥人用眼睛和你说话!
  那二十万个小泥人,或许是赐予他生命的制作者的自身形象,或许是在制作者心中占据一席之地的一个人的形象。去年参与这次从制作到展览全过程报道的菖蒲告诉我,每一个制作者的名字都写在展览现场上。那些制作者被请去参观他们制作的小泥人时,都用眼睛,在由泥巴构成的茫茫人海中,去寻找自己制作的那一个。
  象山小学与广州城里的小学相比,条件可谓简陋。有70多个孩子们只能集中在学校一条两米多长的走道里捏泥巴。他们按照安东尼的要求,把捏出来的100多个泥球排成一个大圆圈。可走道实在太窄,圆圈的半径只能有限。100多个孩子们在圆圈里外走着,跑着,却丝毫没有伤及脚下的泥巴。在孩子们的眼中,每一件他们亲手捏出来的泥巴作品,都是独一无二的,代表着他们眼中的这个世界,蕴藏着他们对情感,他们的想法。安东尼也在一个一个由泥巴构成的圆圈里走来走去,他始终保持着对这些泥土的敬意。这位五十多岁的雕塑大师总是蹲下来,甚至跪在地上,端详着孩子们的作品,用笑容来赞美孩子们的想像力。
  我看到,很多孩子握着泥巴时,情不自禁的捏出只有两个眼睛、巴掌大小的小泥人。距离上一次捏泥人,已经过了一年了,孩子们都长大了一岁。有个小男孩说,小泥人和他一样,也长大了。说这话的时候,他不看我,他的眼睛与他手中的泥人对视,那是他自己,他在和长大的自己对话。这个小男孩,就和他手中的小泥人一样,散发着自然而清新的乡土气息,眼睛里盛满了在田野里长大的孩子特有的光彩。

  原始人有结绳记事。想想看,现代人用泥巴取代语言,进行交流,那是怎样一种情形?
下午近五点,暑气渐退,清风徐徐。在象山小学三棵大菠萝蜜树下,孩子们两个一组,用泥巴对话。他们闭着嘴巴,全神贯注的,只使用自己的手指,在柔软的泥巴上,把自己的想表达的话,寄托在了泥巴身上。菖蒲说,这种“对话”,就像两个人在对弈,又像是在冥想。
  有两个小男孩的“对话”真叫人颇费疑猜。一个捏了一只小鸟,接着另一个捏了水杯。再接着,小鸟倒在一个小盆上。我们几个围观的人围着这团泥土,揣测着传递出的信息。是小鸟喝了水,被毒死了?当事人自己解说,是小鸟喝了水之后,睡着了。回答出乎意料。
  再普通不过的泥巴,以手指的几个简单动作,被塑以一个粗线条的形象,却给予人无穷的想像空间,传递出了多重的信息。这是多么奇妙啊!不同的人以自己的经验,对同样的泥巴形状产生了不同的理解。当对泥巴形状的理解,产生共鸣,这种交流就能顺畅进行;而对泥巴形状的理解,发生了“信息不对称”,交流就会走向偏差。

注:
或许在去年,你曾经在停车场里看到这些小泥人。他们将在下月5日,重返广州,在广州美术馆展出。更多详情,请浏览:http://www.asianfield.org/
分享到:  微信微信
收藏收藏
沙发
 楼主| 发表于 2004-7-23 16:32:21 | 只看该作者

RE:土地。小泥人。交流

【(曼竹鱼)回复(曼竹鱼)的大作】


小泥人用眼睛和你对话。

国内著名摄影师张海儿的作品,获得全球专业组的第一名。

migration file (1000 Bytes, 下载次数: 18)

migration

migration
板凳
发表于 2004-7-23 16:55:06 | 只看该作者

RE:土地。小泥人。交流

【(moon)回复(曼竹鱼)的大作】

上一年也是这个时候,我坐在"另外"咖啡就是看到这个展览的宣传,当时一直没有找时间去看~~~你去的时候捎上我吧!!!!<IMG SRC="/images/face/171.gif">
地板
 楼主| 发表于 2004-7-23 20:28:24 | 只看该作者

RE:土地。小泥人。交流

【(曼竹鱼)回复(曼竹鱼)的大作】


母子一起捏泥巴。
猜猜儿子手中的那对泥巴像什么。

migration file (1000 Bytes, 下载次数: 19)

migration

migration
地下室
 楼主| 发表于 2004-7-23 20:30:03 | 只看该作者

RE:土地。小泥人。交流

【(曼竹鱼)回复(曼竹鱼)的大作】


好得意的一只小泥猪

migration file (1000 Bytes, 下载次数: 19)

migration

migration
6
 楼主| 发表于 2004-7-23 20:33:47 | 只看该作者

RE:土地。小泥人。交流

【(曼竹鱼)回复(曼竹鱼)的大作】


由十几万个小泥人组成的“土地”全国巡展时,观众用文字或图像留下了自己的感想。这些感想被收集成册,并付梓印刷发行。
这是观后感之一

migration file (1000 Bytes, 下载次数: 22)

migration

migration
7
 楼主| 发表于 2004-7-23 20:34:39 | 只看该作者

RE:土地。小泥人。交流

【(曼竹鱼)回复(曼竹鱼)的大作】



之二

migration file (1000 Bytes, 下载次数: 20)

migration

migration
8
 楼主| 发表于 2004-7-23 20:36:14 | 只看该作者

RE:土地。小泥人。交流

【(曼竹鱼)回复(曼竹鱼)的大作】


之三。

说明:我的数码相机出了问题,拍出来的图片很虚。请见谅。

migration file (1000 Bytes, 下载次数: 15)

migration

migration
9
发表于 2004-7-24 00:01:13 | 只看该作者

RE:土地。小泥人。交流

【(几米)回复(曼竹鱼)的大作】


<IMG SRC="/images/face/177.gif"><IMG SRC="/images/face/177.gif"><IMG SRC="/images/face/164.gif"><IMG SRC="/images/face/164.gif"><IMG SRC="/images/face/166.gif"><IMG SRC="/images/face/166.gif">
10
发表于 2004-7-24 00:59:02 | 只看该作者

RE:土地。小泥人。交流

【(邹游天下)回复(几米)的大作】


<IMG SRC="/images/face/115.gif"><IMG SRC="/images/face/115.gif">
11
发表于 2004-7-24 07:02:48 | 只看该作者

RE:土地。小泥人。交流

【(影儿)回复(曼竹鱼)的大作】

原来像由心生这句话说得没错,把你所想的所要表达的都投入到这小泥人里,它就是你的生命,你思想的一个缩影.看着那群天真的小孩,他们捏出来的小泥人个个都是栩栩如生,活灵活现的,好象一个个充满活力的小生命.记得小时候也很喜欢和小伙伴们一起玩做小泥人,人渐渐大了,那份久违的童真已经消失在记忆中了.看到这些小泥人,我感觉到它们都对着我笑,再看看自己捏的,哎!象个小苦瓜一样,献丑了.



migration file (1000 Bytes, 下载次数: 20)

migration

migration
12
发表于 2004-7-24 07:04:33 | 只看该作者

RE:土地。小泥人。交流

【(影儿)回复(曼竹鱼)的大作】

很有创意的一片绿意,感觉到一种生命的气息在泥土中诞生.



migration file (1000 Bytes, 下载次数: 18)

migration

migration
13
发表于 2004-7-24 07:05:38 | 只看该作者

RE:土地。小泥人。交流

【(影儿)回复(曼竹鱼)的大作】

同伴中捏的一个好可爱的小泥人,我把它放在窗台上留了个纪念,我想,下次,我会捏一个快活一点的.





migration file (1000 Bytes, 下载次数: 18)

migration

migration
14
发表于 2004-7-24 07:07:29 | 只看该作者

RE:土地。小泥人。交流

【(影儿)回复(曼竹鱼)的大作】

沐浴在夕阳中的三个小泥人,嘻嘻!有点象又回到童年时代的我们.
  

  



migration file (1000 Bytes, 下载次数: 18)

migration

migration
15
发表于 2004-7-24 16:10:20 | 只看该作者

RE:土地。小泥人。交流

【(小欣BOBO)回复(曼竹鱼)的大作】


<IMG SRC="/images/face/164.gif">暖入脾胃的感觉,自然清新
16
发表于 2004-7-26 08:08:37 | 只看该作者

RE:土地。小泥人。交流

可能是您相机的ISO值太高了吧?

:【 在曼竹鱼的大作中提到:】
:【(曼竹鱼)回复(曼竹鱼)的大作】
:
:
: ......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QQ|小黑屋|手机版|车迷网 ( 粤ICP备10225138号 )

GMT+8, 2025-5-13 14:40 , Processed in 0.028331 second(s), 18 queries 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
© 2001-2007 车迷网 所有内容 版权所有
网页风格制作: 虫虫 技术支持:智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