车迷网

标题: 取消信用卡型粤通卡电子标签指引 [打印本页]

作者: 老百姓    时间: 2016-12-18 11:02
标题: 取消信用卡型粤通卡电子标签指引
本帖最后由 老百姓 于 2016-12-20 13:50 编辑

感谢TX给予的指引,现将本人办理过程提供给大家做参考。

建行信用卡粤通卡取消流程

1、持电子标签、身份证和信用卡型粤通卡前往建行网点;
2、请建行取消信用卡与车牌间的绑定,建行回收电子标签(建行只针对储蓄卡出具取消证明);
3、致电建行要求信用卡销户;
4、大概一个星期后(不需要等到建行所说的35天后)就可以持身份证、行驶证、已被销户的粤通卡信用卡前往马会粤通卡网点(其他网点应该也可以)办理取消电子标签的手续(实际办理不超5分钟,但不包括排队时间)

友情提醒:如果是准备12月份转农行粤通卡的,建议2016年12月不要激活你的信用卡,不然会要求你刷卡5次,才能免2016年度的年费(农行是流氓)
农行信用卡电话还说第一天的消费不算刷卡次数(太流氓)
农行9折只针对广东省内
作者: lanc007    时间: 2016-12-18 13:34
谢谢,正准备更换农行的标签,指着它的9折过路费了
作者: lanc007    时间: 2016-12-18 14:16
还有个问题,新旧标签的使用是不是有段7,8天的间隔期啊?中间没得用还真的有点不方便呢
作者: 小轿车    时间: 2016-12-18 16:44
lanc007 发表于 2016-12-18 13:34
谢谢,正准备更换农行的标签,指着它的9折过路费了

农行的9折只是到今年年底
作者: lanc007    时间: 2016-12-18 18:02
网点问过,说是明年底,这样才申请的,不然就不办了
作者: 匆匆忙忙    时间: 2016-12-18 22:50
农行可取消小额免密功能,副卡设密码使用,应该安全了。
作者: 天字    时间: 2016-12-18 23:42
匆匆忙忙 发表于 2016-12-18 22:50
农行可取消小额免密功能,副卡设密码使用,应该安全了。

全部卡都可以取消小额免密支付吧
作者: 虽然    时间: 2016-12-18 23:57
我原来是建行借记卡的电子标签怎么处理好呢?
作者: liuken    时间: 2016-12-19 01:02
刚查了我建行的信用卡型粤通卡,是自动关闭了小额免验密功能。
作者: hihi909090    时间: 2016-12-19 09:43
刚刚打上去农行,全部统一取消了小额免密支付。
作者: 纸巾飘过    时间: 2016-12-19 11:48
请教一下。建行越痛卡,没去装电子标签,没开通使用。不用再取消吧?
作者: hihi909090    时间: 2016-12-19 12:52
纸巾飘过 发表于 2016-12-19 11:48
请教一下。建行越痛卡,没去装电子标签,没开通使用。不用再取消吧?

应该不用了。都未登记车牌去张卡度。
作者: KK201    时间: 2016-12-19 14:45
在用中!
作者: 洒哥    时间: 2016-12-19 18:09
我的也取消小额免密功能了,这个卡的9折通行还有时效性?不是一直9折么?

作者: 华dee哥哥    时间: 2016-12-19 20:02
【关闭粤通卡龙卡小额免密免签的温馨提示】尊敬的粤通卡龙卡客户:为进一步保障您的资金安全,自2016年12月17日起,我行已正式关闭粤通卡龙卡(含借记卡、信用卡)的小额免密免签功能,关闭后,您的粤通卡龙卡充值与高速公路缴费功能不受影响。如需POS消费,须插卡和输入密码办理。详询95533[建设银行]
作者: 广天_IC    时间: 2016-12-19 22:50
统一取消了~!!!!!!今天收到短信的
作者: cy5765    时间: 2016-12-20 09:14
标签内余额可退吗?
作者: 傲虎    时间: 2016-12-21 15:56
lanc007 发表于 2016-12-18 13:34
谢谢,正准备更换农行的标签,指着它的9折过路费了


问过农行,9折,一个月最多给你折50块
作者: 上上签    时间: 2016-12-22 18:57
标记下,学习了
作者: 老百姓    时间: 2016-12-22 21:18
傲虎 发表于 2016-12-21 15:56
问过农行,9折,一个月最多给你折50块

应该是150元
作者: 蓝虎    时间: 2017-5-17 16:34
请问是可以去任何一个建行营业网点办理吗

作者: KK201    时间: 2017-5-19 11:17





欢迎光临 车迷网 (http://47.75.87.77/) Powered by Discuz! X3.2